基仔有一个朋友,不知道为什么,最近开始情绪低迷,经常彻夜失眠,时不时自言自语,自己躲在一个孤僻的角落,有时情绪又会异常激动,十分暴躁。
脑子里时不时有一些很奇怪的想法,认为自己并非人类,而是火星人的后裔……
并且时常感觉在公司有人在不停说他坏话,或者认为凡是和他接触都在想各种办法害他。
然鹅,朋友的家人却以为,可能是因为工作压力太大导致的精神萎靡,所以也没怎么重视。
直到朋友的病情越发严重,去医院检查后,确诊为精神分裂症。
很多宝宝都都听说过精神分裂症,然而却对这项精神疾病并不了解,甚至认为是由于受到某种刺激才导致了精神分裂症的发生。
其实精神分裂症并不是一种突发疾病,大部分情况下,患者是缓慢地发展出疾病中的症状,有很多人无法准确判断出一些症状是否为精神分裂症。
那么精神分裂症到底是怎样的一种精神疾病,又是否可以预防呢?
很遗憾,由于精神分裂症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因此也难预防疾病的发生。
但是,精神分裂症越早发现、越早治疗,治疗的效果就越好。
所以,防治精神分裂症的关键在于能够在早期识别出患者的异常行为和表现,并及时地进行诊断和治疗。
每一位精神分裂症患者都是独特的,表现形式也各有不同,但他们常在16~30岁间首次出现症状。
这些症状包括异常的思维、消极的情绪和认知的障碍。大约85%的患者出现认知障碍、74%患者出现幻觉或幻听、被迫害的妄想也达到了64%。根据症状的不同,精神分裂症又分为若干亚型。
识别和诊断精神分裂症并不容易。
有时候,患者只是被当作性格怪异,家属和本人也往往难以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即使意识到了,也会因为担心周遭的歧视而选择讳疾忌医。
另外,吸毒、脑肿瘤、双向情感障碍等情况也可能导致类似的症状。所以,发现问题时,最好的解决方法是到精神科室进行专业诊断,而非回避、指责或自我判断。
精神分裂症患者确诊后,医生会为患者开具一些药物以控制病情。
有时候,这些药物的效果不尽人意,或者会带来一定的副作用,比如发胖、手脚不协调或者动作迟缓等。
这时,患者或家属需要与医生沟通后调整用药,而不是自行决定停药或者减少药量。那只会导致病情的反复。
除了用药外,来自家庭和伙伴的帮助也必不可少。
电影《美丽心灵》讲述了数学家约翰·纳什与精神分裂症作斗争的经历。在这场斗争中,来自妻子艾丽西亚的鼓励和支持功不可没。
有时候,患者也可以通过网络或病友组织从已经康复的患者那里了解与疾病斗争的经验,并获得帮助。
许多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思维模式与现实严重脱节。
如果不能帮助他们改变错误的认知和思维模式,那么他们将很难回到正常生活。
认知行为疗法可以帮助患者认识到当前的问题,探讨解决问题的方式,并纠正错误、无助的思维和行为模式。
精神康复中心通常可以提供此类帮助。
许多人认为一旦得了精神分裂症就没救了,这是错误的。大约80%的患者可以从首次发作中恢复过来,并且逐渐回到正常生活。不过,他们仍然有可能复发。
所以,患者需要来自家庭的长期关爱,定期进行心理治疗并到医院随访。大约20%的患者不会复发。诊断越及时、治疗越充分,治疗效果越好,复发的概率也就越低。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思维常常很混乱,所以外人很难理解。
作为患者,他们也很难把自己的所思所想表述出来。不过,我们仍然能从一些文学作品中一窥患者的世界:
《堂吉诃德》
在塞万提斯的名著《堂吉诃德》中,主人公堂吉诃德拥有许多精神分裂症的典型症状。
他的脑海中,满是魔法、战车、决斗这类稀奇古怪的事情。
因为幻觉,他把风车当作巨人,把旅店当作城堡,把苦役犯当作被迫害的骑士,把皮囊袋当作巨人的头颅。他固执地认为自己在行侠仗义,但所作所为却脱离实际,令人啼笑皆非。
《狂人日记》
鲁迅的《狂人日记》是以“迫害狂”患者的日记形式展开的。
这篇日记“语颇错杂无伦次,又多荒唐之言”。
日记的主人公时时刻刻都在怀疑他人。无论这个人是他自家的亲人、邻居、还是根本不认识的人,他都觉得这个人要加害他、吃掉他。
比如,当他出门时,觉得“赵贵翁的眼色便怪:似乎怕我,似乎想害我。还有七八个人,交头接耳的议论我,张着嘴,对我笑了一笑;我便从头直冷到脚根,晓得他们布置,都已妥当了。”
主人公的这类表现,属于典型的“被害妄想”,也是精神分裂症的表现。
梵 高
梵高《星空》
1889年,画家文森特·梵高由于精神分裂症复发,住进了法国圣雷米的一家精神病医院。
住院期间,他创作了许多作品,其中就包括这幅《星空》。一些人认为,画中所描绘的,正是精神分裂症患者眼中的世界:阴沉、夸张而迷幻。
路易斯·韦恩
或许你没有听过这位画家的名字,不过你很难不喜欢他笔下的猫咪们。作为一名忠实的“铲屎官”,他的一生都在画猫。
他的早期作品中,可爱的猫咪们过着人类的生活:打球、上学、喝茶、度假。
后来,随着他患上精神分裂症,他笔下的猫咪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从憨态可掬,渐渐变得凶狠,最后变得抽象而瑰丽。
约翰·纳什
约翰·纳什是一位数学天才。他提出的纳什均衡理论对博弈论和经济学产生了重大影响,他也因此获得了199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精神分裂症患者则是约翰·纳什的另一重身份。
30岁时,他宣称自己正在破译报纸中的密码,而这些密码要么来自宇宙中的神秘力量,要么来自国外某些政府。随后他被确诊为精神分裂症,并且终身都在与之斗争。
电影《美丽心灵》正是以纳什为原型,讲述了他在妻子和亲友的帮助下,与疾病作斗争的故事。
我们已经在基因宝App-精准健康板块上新了相关的精神分裂症表型,想了解更多的的小伙伴赶紧解锁吧~记得一定要用积分抵扣喔~会帮你省不少钱哒~
我们已经上线了积分功能
邀请好友关注公众号
就可以获500积分
100积分=1元
可以用于解锁检测内容
还能购买膳食补充剂
真的能当钱花哦!
大家可以开始踊跃薅积分啦~
戳图片立即行动▼
想要购买Genebox基因宝产品?
戳图片立即购买?

关于我们
Genebox基因宝
是中国领先的消费级基因检测品牌,
专注于为消费者提供准确、有用、便捷的
个人基因检测产品和服务。
让基因融入美好生活
原创文章,作者:DOT日报,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ilingling.cn/news/70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