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条朴素的裙子,三年前在互联网上引发了 「蓝黑党 」与 「白金党 」之间的战争,像我这种坚定的「蓝黑党」,甚至怀疑过说白金的人是在合起伙来骗人。
后来我才知道,如果让参与者自由发挥,在蓝黑与白金之外甚至还有超过 20 种的其他答案;在这条裙子上,大家的知觉存在不同并且全都没出差错。
如何看待环境色(照射在物体上的光的颜色),影响了对答案的选择,这与人类判断物体颜色时的视觉恒常性有关系。
—–g—e—s—e—d—n—a—–
人们是如何感知颜色的?
视觉判断的科学原理
在日常生活中,光源不同,我们实际看到的颜色就会不同。比如上面这张草莓图,对照 RGB 标准颜色的话,它并不是红色的,但大部分人会认为「这张草莓是红色」。
背后的原因是:我们会将环境光是浅蓝色光这点考虑进去,忽略 「草莓」中浅蓝色的部分,得出 「草莓 – 红色」的结论,这就是视觉恒常性的表现,它保证了我们脑中世界的一致与稳定。
「蓝黑 / 白金」裙子的原理是类似的:环境光信息是模糊的。如果将环境光当成是偏蓝的冷光,看到的就是白金裙子;将环境光视为偏黄的暖光,看到的就是蓝黑裙子。
不过,这个理论不能解释,什么样的人更容易将环境光看成是深色光?不同领域的科学家们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力,提出了多种解释。
—–g—e—s—e—d—n—a—–
如何解释「蓝黑 / 白金」之争?
跨学科解读
1
遗传学这样说
一项双胞胎研究发现,遗传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同卵双胞胎答案的一致性略高于异卵双胞胎(0.46 VS 0.36),据此推算出的遗传率约为 34%。和喜欢刺激、内外向等性格特征的可遗传程度差不多。
在另一个对四个中国家庭的家系研究中,研究者提对裙子颜色的知觉可能在家庭成员中存在相似性,并且证明了单常染色体遗传是最有可能的一种遗传模式。
四个家系其中的一个
也就是说,看似无关的遗传会和环境一起,影响人类对裙子颜色的知觉。
2
脑科学这样说
神经科学家们使用功能性核磁共振(fMRI)扫描了 14 名 「蓝黑党」和 14 名 「白金党」 看到裙子时的大脑活动,「白金党」大脑的额叶与顶叶等区域存在额外的激活,但在观看普通色块时没有发现这种现象。
这说明「白金党」会更倾向于解释性的思维处理,他们更多地采用「自上而下」的处理方式看待这条裙子,也就是说,他们会脑补更多的信息。
例如「自上而下」的一种可能是,「白金党」会脑补照片是逆光拍摄的,裙子处于阴影当中,像是被偏蓝冷光照射一样,所以大脑「修正」了原始的感官信息,认为裙子是白金色的,而蓝黑党的视觉处理过程没有绕这么一个弯。
不愧是日本人,科学问题的解释都这么纸片人
「白金党」的视觉加工更复杂,导致他们扭曲了照明背景,让他们在这个问题上出现了差错(毕竟原裙子的颜色是蓝黑),不过在某些情况下,这种「过复杂」或许会是一种优势。
3
节律说这样说
你是早起鸟还是夜猫子?这也会影响裙子的颜色知觉,这是我认为最有创意的推测。
背后的逻辑是这样的:人造灯光比起自然光,会更 「黄 」一些,所以将环境光认知为人造灯光的人,会更倾向于 「蓝黑」这个答案。
早起鸟更多地接触自然光,倾向于认为环境光是更 「蓝 」的自然光,因此更容易将裙子认知为白金色;夜猫子则更多地接触人造光,倾向于认为环境光是更 「黄 」的人造光,因此将裙子认知为蓝黑色。
一项研究共对 13417 名参与者进行了调查,证实了昼夜节律影响裙子颜色知觉的假设,并且提供了人造光/自然光在其中发挥作用的证据。
除了上述解三种解释之外,第一印象、年龄、图片分辨率甚至人格特征与黄斑色素密度都会影响人们在这条裙子上的答案。
也就是说,并没有一个统一、简洁而完美的理论来解释人们在这个问题上的分歧,也暂时没有研究从更基础的视感觉 / 眼科学的角度对这个问题进行解释。
—–g—e—s—e—d—n—a—–
最新进展:新的「战争」
继这条裙子之后,最近网络上又出现了新的争论,「Yanny 派」与「Laurel 派」互不相让,这个问题仍然有待科学研究的解释。
各色第一时间联合混乱博物馆馆长刘大可发起了一项研究项目。
(不熟悉可点这里复习)
「Yanny or Laurel?这道听力题并不简单」| 有偿研究项目上新
在短短半周时间,已经有超过 3000 人参与。根据这些数据,我们得到了一些简单的结论:
1、听到 Yanny 还是 Laurel 和性别没有关系。
2、带耳机听的人更有可能听出原音 Laurel
3、总体来讲,年龄越大,听出 Laurel 的人越多
我们的数据足以做出一些现象层面的分析,但是背后的原理还需要更多有基因数据的人参与调查。
这次,各色希望与你一起,像科学家一样,继续深入探索这一分歧中的科学奥秘。
现在就扫描下图二维码,参与测试。
—–g—e—s—e—d—n—a—–
参考文献
Mahroo, O. A., Williams, K. M., Hossain, I. T., Yonova-Doing, E., Kozareva, D., Yusuf, A., … & Hammond, C. J. (2017). Do twins share the same dress code? Quantifying relative genetic and environmental contributions to subjective perceptions of “the dress” in a classical twin study. Journal of vision, 17(1), 29-29.
Archivos de la Sociedad Española de Oftalmología (English Edition)
Schlaffke, L., Golisch, A., Haag, L. M., Lenz, M., Heba, S., Lissek, S., … & Tegenthoff, M. (2015). The brain’s dress code: How The Dress allows to decode the neuronal pathway of an optical illusion. Cortex, 73, 271-275.
Wallisch, P. (2017). Illumination assumptions account for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the perceptual interpretation of a profoundly ambiguous stimulus in the color domain:“The dress”. Journal of Vision, 17(4), 5-5.
PloS one 11
—–g—e—s—e—d—n—a—–
点击图片可查看视频(一首歌的时间)
快点击测听力,看下你听的是「Yanny」还是「Laurel」~
原创文章,作者:DOT日报,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ilingling.cn/news/280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