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起运动,很多人就开始头痛。春雨君从小到大的体育考试几乎没有及格过,长跑靠走,短跑直接扑街。我一直把原因归于自己太懒、太胖、腿太短……
截图来源:田亮微博
截图来源:综艺《爸爸回来了》
然而综艺里体育明星的孩子运动细胞普遍不错,田亮的女儿小小年纪网球就打得很像样,而夺冠次数比李宁还多的李小鹏,女儿两岁半时的体操动作已经很专业了。不仅是运动明星的娃,田径比赛中黑人总能在短跑中取得傲人成绩。
为什么如此不公平?为什么春雨君一提跑步就头痛,却有人驰骋赛场?难道运动好坏真的是因为基因?
真有掌管「运动」的基因?
ACTN3 基因是由澳大利亚科学小组 Yang 等发现的一个与运动能力相关的基因,也是第一个被发现与运动能力相关的骨骼肌基因,其与人体肌肉的爆发力密切相关。研究发现,ACTN3 基因 R577X 基因型与运动能力相关,其中 RR 基因型的更具爆发力。
有实验将 155 名以色列运动员,分为耐力组和速度组,并将 240 名普通人作为对照组进行研究。实验发现速度组运动员 ACTN3 基因 R577X 多态性中 RR 基因型的比例要显著高于耐力组运动员和对照组,而耐力组运动员则是 XX 基因型比例更高。
由于基因的差异,运动员可分为具有出色瞬间爆发力的「爆发力型」以及可长时间维持速度的「耐力型」两种类型。当然,不同的运动潜质也有相对应的适合的运动类型。
春雨君突然想起微基因的基因检测报告里就有「爆发力」和「耐力」两项检测,为此我特意抓来公司里的运动达人,并且强迫他吐了 1 毫升口水送去检测。没想到检测报告没几天就送来了。
好吧好吧,你厉害,我春雨君服!
同样是运动,为什么我的效果不如人?
春雨君发现,我好像不仅运动基因不太强大,运动效果也不如人,这是怎么回事?
BBC 纪录片《锻炼的真相》中,伯明翰大学教授 Jamie Timmons 团队最新研究发现锻炼的效果差异可能是由我们的基因决定的,个体间从运动中获益大小的差异,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机体间某些基因的差异造成的。也就是说,某些人可能“天赋异禀”,与别人做同等量的运动,减重效果可能更好,反之有些人可能就没有这么好运。
春雨君了解到微基因的检测报告里有一项「运动对体重的影响」,测了一下,发现我是中等水平。
看来我再努努力还是有救的啊?没准也能成为那幸运的小部分人,可我就是不喜欢运动,每次跑完步总是身心疲惫,累觉不爱,这难道也是因为基因?
为什么有人喜欢运动,有人讨厌运动?
朋友圈有两种人,一种天天跑步打卡、瑜伽打卡、游泳打卡。
截图来源:王子文Olivia微博
另一种就是春雨君这样的死肥宅,每天走过最远的距离就是去门口领外卖。同事约我去奥森跑步,不去不去,怕了怕了;某某同事新报名了动感单车课程,光是想想就耗尽了我全天的精力;东西掉地上了,捡起来还得弯腰?算了不捡了。
看到没?很多人不喜欢运动是因为打心底里就不喜欢,别说跑步、瑜伽、游泳了,走两步都像是灾难。不过,这还真与基因有关,春雨君的「运动积极性」检测结果为「较低」,所以说啊,春雨君不爱运动是被刻在骨子里的。
不过春雨君还是建议大家,不管检测结果是怎么样的,还是要保持适量运动。之所以这么说,也是有依据的哟!FTO(fat mass and obesity-associated)是近年来发现的与肥胖相关的基因,FTO 基因序列上的多个位点出现的单核苷酸突变与肥胖及其相关指标密切相关,如体脂、腰围、臀围等,也就是说 FTO 基因突变的人更容易胖。
这样就要自暴自弃了吗?研究表明,当运动达到推荐量时,可削弱 FTO 基因突变带来的对体重、体脂的不利影响,这充分肯定了运动对肥胖易感个体的体重控制的积极作用。
另外,春雨君悄悄告诉大家一个小秘密,除了能了解自身的耐力、爆发力、运动积极性,微基因的运动报告还提供肌肉耐劳度提升、跟腱保护能力、碳水化合物摄入倾向等项目的检测……这样大家就可以制定一份属于自己的「必瘦运动计划」啦。
目前关于运动基因的研究还有很多不足,接下来的日子里春雨医生将和微基因合作开展相关研究项目,希望通过基因数据找到更多影响运动的因素。
比如说有科学研究发现,无名指长的人跑起 800/1000 米会更轻松,这究竟是真的吗?
参与完调查就结束了?当然不!快加入微基因社群和大家一起聊聊运动的那些事儿,社群内还会有专业医生为你解答疑惑哦~
春雨医生特意邀请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的张美芳医生来给大家开展线上运动专题讲座,不仅会分享哪种运动最燃脂、如何找到最适合自身的运动,同时还安排了专家答疑环节,有什么问题都可以免费咨询,这么好的机会,还要错过吗?
张美芳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营养科主任
中国医师协会营养医师专业委员会委员
从事临床营养工作 20 余年,具有丰富的临床医学经验、扎实的营养专业知识及膳食管理能力。擅长各种疾病营养防治、各类人群营养状况评价、健康管理与营养咨询指导等。
名额有限,先到先得,赶紧扫码进群报名吧!

*本文已经春雨医生授权转载。

参考文献:
1、Ma, F., Yang, Y., Li, X., Zhou, F.,Gao, C., Li M, & Gao, L. (2013) The association of sport performance with ACE and ACTN3 genetic polymorphism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PLoS ONE, 8(1): e54685.
2、Weyerstraβ, J., Stewart, K., Wesselius,A., & Zeegers, M. (2018). Nine genetic polymorphisms associated with powerathlete status-A meta-analysis. Journal of Science and Medicine in Sport,21(2), 213-220.
3、Dzau V J, Pratt R, Gibbons G H. Angiotensin as local modulating factor in ventricular dysfunction and failure due to coronary artery disease.[J]. Drugs, 1994, 47(4):1-13.
4、Grealy R, Smith CL, Chen T,et al. The genetics of endurance: frequency of the ACTN3 R577X variant in Ironman World Championship athletes.J Sci Med Sport. 2013;16(4): 365-371.
5、Ostrander, E. A., Huson, H. J., &Ostrander, G. K. (2009). Genetics of athletic performance. Annual Review of Genomics and Human Genetics, 10, 407-429.
6、Bouchard C, Antunes-Correa LM, Ashley EA, Franklin N, Hwang PM, Mattsson CM, et al.Personalized Preventive Medicine: Genetics and the Response to Regular Exercise in Preventive Interventions. Prog Cardiovasc Dis. 2015; 57(4):337-46.
7、Rampersaud E , Mitchell B D , Pollin T I , et al. Physical Activity and the Association of Common FTO Gene Variants With Body Mass Index and Obesity[J]. Archives of Internal Medicine, 2008, 168(16):1791.
8、Ruiz J R, Labayen I, Ortega F B, et al. Attenuation of the effect of the FTO rs9939609 polymorphism on total and central body fat by physical activity in adolescents: the HELENA study.[J]. Archives of Pediatrics & Adolescent Medicine, 2010, 164(4):328.
9、http://www.bilibili.com/video/av1870533/
10、http://www.bbc.com/news/health-17177251
原创文章,作者:DOT日报,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ilingling.cn/news/10817.html